三峽老街區
民權老街:即清代三角湧街,為早期漢人移民沿著三角湧溪與鳶山山麓所形成的市街。清代後期,由於染布業以及樟腦、茶葉等產業的興起,促進市街的繁榮。1895年乙未抗日期間,市街遭到日軍焚毀。1916年(大正5年),日治當局推行三角湧市街改正計畫,重建之後的市街散發出西方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。目前的民權老街,為全臺現存最完整且最長的一段紅磚拱廊建築的老街,街區商家牌匾多刻有堂號、店名或姓氏,其中以染坊數量最多,見證三角湧街的歷史滄桑及其特色產業。
溪北老街:位於三峽橫溪以北,為三峽通往新店的路口。在縣道110沿線上如成福、竹崙、建安等,是早期茶葉與煤炭的產地,山區採集完畢之後,藉由輕便車經過溪北街運到三角湧街,再轉往鶯歌,溪北街於是成為山區居民與平地居民交易往來的場所,逐漸發展成為一條市街。現今仍可看到其中保留昔日風華的街屋樣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