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空沿革

地圖,是人們針對外在世界的地表現象所進行的描述,顯露出特定區域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秩序。本單元區以地圖、照片鋪陳時空走廊的意象,展現海山地區自清代、近代至當代時期的疆域沿革變遷與地理景觀輪廓。

清代時期

「海山」最初為莊名,出現於清朝康熙年間歷史文獻上,隸屬於諸羅縣。雍正至乾隆初期,海山莊為淡水廳淡水保轄下二十五庄之一。康熙中葉(約1690年代)至乾隆中葉(約1760年代)的海山莊,指的是現今樹林、三峽、鶯歌及新莊的桕子林、西盛一帶。

清朝乾隆中葉,海山分為海山、彭厝、石頭溪、隆恩等十庄,「海山」的範圍已經縮小,但仍廣義地屬於海山地區。

乾隆三十年代,海山由莊名升為保名。嘉慶、道光(1790年代至1850年代)時期,海山保轄有十七庄,相當於今樹林、三峽、鶯歌及大溪等地。

1879年(光緒5年),臺北府轄域淡水縣、新竹縣正式分治,本區多劃歸淡水縣轄區。

近代時期

1895年(明治28年),日本領臺後,海山地區隸屬於臺北縣轄區。

1897年(明治30年),臺北縣設置辨務署,其中,成福、三角湧、鶯哥石及樹林頭隸屬於三角湧辨務署轄區,枋橋、枋寮及土城隸屬於新莊辨務署轄區。

1900年(明治33年),廢三角湧辨務署,本區改隸大嵙崁辨務署。

1901年(明治34年),廢辨務署,改置廳,成福、三角湧、鶯哥石及樹林頭改隸桃園廳,枋橋、枋寮及土城改隸臺北廳。在枋橋設臺北廳枋橋支廳,在三角湧設桃園廳三角湧支廳。

1902年(明治35年),原海山保八十五庄合併為五十一庄。

1920年(大正9年)7月,廢海山堡設立海山郡,隸屬於臺北州轄區,管轄三峽(原成福區與三角湧區)、鶯歌(原鶯哥石區與樹林頭區)、土城(原土城區)、板橋(原枋橋區)、中和(原枋寮區)等五庄,約涵括原清代海山保與擺接保地區。

1929年(昭和4年)6月,板橋庄陞為板橋街。

1940年(昭和15年)6月,鶯歌庄陞為鶯歌街,三峽庄陞為三峽街。

當代時期

1946年(民國35年)元月,廢郡設區,仍置有海山區,隸屬於臺北縣,管轄板橋、鶯歌、三峽、土城、中和等鄉鎮。同年8月,樹林鎮自鶯歌鎮劃出成立。

1947年(民國36年)元月,海山區裁撤,原區內各鄉鎮改歸臺北縣直轄。

1958年(民國47年)4月,永和鎮自中和鎮劃出成立。

1972年(民國61年)7月,板橋鎮升格為板橋市。

1979年(民國68年)元月,永和鎮升格為永和市,中和鄉升格為中和市。

1993年(民國82年)6月,土城鄉升格為土城市。

1999年(民國88年)10月,樹林鎮升格為樹林市。

2010年(民國99年)12月,臺北縣改制為新北市,原各鄉鎮市改置為區。目前,新北市板橋區及新莊區皆有海山里名,海山之名或為學校機關、道路與車站名稱所援用。